由于 Nginx 的日志(包括 access 和 error)默认都是存放在一个文件夹内,当时间长了,日志文件体积越来越大,不易管理,可以自己写个脚本来处理,其实就是定时定点去把日志移动下位置。

#!/bin/sh
 
# 日志源目录
sourceDir='/var/log/nginx/xuexb.com/last'
 
# 日志备份目录
backDir='/var/log/nginx/xuexb.com/back'
 
echo "split-logs start: $(date +%Y-%m-%d %H:%M:%S)"
 
ls $sourceDir | while read filename
do
    mkdir -p "$backDir/$(date +%Y%m%d)/"
    mv "$sourceDir/$filename" "$backDir/$(date +%Y%m%d)/"
    echo "$sourceDir/$filename => $backDir/$(date +%Y%m%d)/$filename"
done
 
# 刷新nginx
kill -USR1 `cat /var/run/nginx.pid`
 
echo "split-logs end: $(date +%Y-%m-%d %H:%M:%S)"
echo "----------------"

有几个注意的:

  1. 日志源目录 - 该目录存放日志文件,如 access.log,error.log,当然如果你的站点比较多,可以用域名来命名,比如: xuexb.com.access.log,xuexb.com.error.log 。
  2. 日志备份目录 - 会以Ymd命名文件夹名存放在该目录。
  3. 刷新 Nginx - 由于是直接移动日志文件,移动后需要刷新下 Nginx 使其再生成日志文件,当然也可以 nginx -s reload ,但 reload 要比 kill 的慢,而 kill -USR1 是无损的。
  4. 定时任务 - 需要使用 root 帐户下使用 crontab -e 插入一条定时任务,定时 23:55 开始分割,后面是把错误和信息输出到指定文件,方便调试,如:
55 23 * * * sh /你的目录/split-log >> /var/log/nginx/crontab.log 2>&1

当然这只是日志切割的一种,还有很多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