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里有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个寓言后来被引申为「马太效应」。其实人才成长的领域也有类似的现象。
人和人之间的能力起初有多大差距?比如一起毕业、在校成绩差不多的同一班的同学,或者一起加入某家公司的校招生,其实没有多少差距。
但为何在15-20年之后、在40岁左右的时候,起初相似背景的两个人之间却能产生如此之大的差距?比如有些人成为企业的核心高管,有些人还在一线为了生存奋斗。个人的努力差异无法说明全部原因,这种差异的背后,其实是「人才的马太效应」在暗自发挥作用。
举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某天才少年A,其经历如下:在正式入职三天,由实习工程师转为正式工程师;半个月后,升任为公司高级工程师;半年之后,升任公司研发部的副总经理;而到了28岁,成为了公司的副总裁。
这样的成长速度令人咋舌,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他与当年同时进入公司的同班同学相比,到底做对了什么?有什么外因吗?我们可以尝试复现一下。
推测当年的具体场景如下:首先,这家公司当时肯定有非常具体的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其次,这家公司刚开始大规模校招,老板也需要能提拔年轻人作为人才成长的典型去激励其他年轻人;再次,老板也有提拔年轻干部、刺激老干部,激活组织活力的考虑。
因此,当第一个机会出现的时候,因为A主动举手,获得了这个机会。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聪明才智,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获得大家的认可。注意,这只是开始,仅仅是一次机会的变现,并不能带来后续巨大的发展差异。
更有趣的现象在后面。当下一个更难的问题出现时,A因为有了上一次的成功经历,所以他相比于同龄人而言,更有勇气,也更有「经验」,于是他再次举手。而公司的管理层也因为他的上次成功,而认为他相比于其他同龄人更有可能做好这件事,于是这个难题又交到他手上。他在成功完成这件事后,管理层会认为,他的确是鹤立鸡群的人才,于是开始给他配资源,比如让他开始招兵买马,并把一些团队划拨给他。
于是乎,当第三个更难的问题出现时,因为他既有成功的经历,又有资源加持,相比于其他同龄人,他成了同龄人中几乎「唯一的候选人」,而且即使和老资格的员工相比,他也有相对的优势 —— 年轻、有冲劲,于是他又获得了第三个机会。
可以想象,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他会获得极为快速的成长。因此,A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实现了对同样背景的年轻人的彻底超越,并有巨大的领先优势,这个优势一直持续了十年以上。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人才成长方面的马太效应案例。
人才成长的马太效应与任何其他领域的马太效应没有本质差别,表面上都导致了: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而背后的原因,就是起初很小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复迭代、放大,构成了二者之间的鸿沟。
这种效应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认识它、适应它。具体而言,有如下具体启发:
1、机会出现时,有勇气举手
其实对于初入公司的年轻人,必须知道人才成长的马太效应客观存在,只是程度多少有区别而已。所以,在起跑阶段,一定要有勇气「举手」。当然,这背后需要匹配一定的能力,并且具备相对领先的优势——不需要很多,只要一点点相对领先就行,比如某种能力在团队中,相对最好。勇气非常关键,在机会出现的时候一定要勇于举手,而不要去检视自己是否具备完成任务的「完备能力」。其实对于艰难的挑战,没有任何人具备「完备能力」,都是需要在完成任务时候不断补充能力。所以,勇气本身也是获得机会的关键要素之一。
2、学习阶段,苦练基本功
「相对领先的能力」也对更多还在学校的同学有启发,即一定要抓住若干「基本功」苦练,比如逻辑表达的能力,项目管理的能力,问题拆解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在学习和实习的阶段通过大量的时间投入获得。我们发现,越是基本功扎实的年轻人,越能在机会出现的时候勇挑重担,并且能完成挑战。
3、已经落后的人,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摆脱困局
对于那些在前几轮已经有落后态势的年轻人,也需要快速警觉起来、行动起来,尤其要增加勇气,并且让自己的相对优势能更明显地体现出来,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当然这方面的挑战很大,一旦在起初阶段落后,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摆脱这样的局面。单凭员工自己的努力,尚不足以对抗马太效应,管理者必须能自省,并主动介入。
4、对于管理者而言,需要注意马太效应的综合影响
一方面,人才成长的马太效应会有助于选拔人才,让青年才俊超常规地快速发展,对于公司人才的成长氛围,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因为所有快速发展的公司都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快速成长的故事」;另一方面,需要知道对于团队其他年轻人的影响,需要设置合理的机制去制约马太效应,为更多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会。
同时也能平衡工作负担。在职场领域,有如下规律:越是能干的人,越是被赋予更多挑战,直到无法承接挑战。同理,我们会持续提拔一个人,直到他到了无法胜任的岗位。所以,如果管理者较早注意到人才马太效应的存在,就需要更早地设置机制去平衡和对冲。既能减少领先者的工作负担,又能为更多的年轻人提供机会。
以上,就是我对人才成长的马太效应的观察与思考,这方面的的思考才刚刚开始,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这种效应,并且能有更全面、更科学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