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推荐一篇美国程序员的文章。
作者20岁时第一次当实习生,发现在 IT 行业,普通人有可能在30多岁就实现”财务独立”,不再为维持生计和支付日常账单而劳碌。以前,他一直以为每个人都需要工作到退休。
从此,他就将财务独立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2009年,他大学毕业了,没有任何积蓄,进入英特尔公司担任初级工程师。当时的年薪是10万美元,年支出3.8万美元,再扣掉税,第一年就有了3.5万美元的净资产。
以后,他每年都记账。在这篇文章里面,他公开了收入和支出(见下表)。十二年以后的2021年,他已经是亚马逊的高级工程师,年薪62.5万美元(含股票),年支出7.8万美元,净资产达到了240万美元(含股票)。
他详细说了,自己怎么经过十二年的奋斗,在35岁做到财务独立,我觉得很有借鉴意义。
(1)首要的努力方向,就是追求工资提升。 普通人的收入来源,主要还是本职工作,如果工资很低,根本不可能实现财务独立,所以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工资。 一般来说,大厂的高级职位可以拿到稳定的高工资。所以,他要求自己一定要进大厂,并且做到高级工程师。
(2)每过三年,就到别处面试。 他一般三年换一家公司,这样可以获得显著的加薪和晋升。他说每次换公司,收入至少增加30%。另外,还可以让自己始终拥有一种进取的心态,不断处于学习和成长的环境之中。
不过,换公司是双刃剑,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就需要在面试和工作中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后面的公司对你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3)建立良好的职业履历。 要通过大厂的面试,必须有良好的职业履历。最早的时候,他的履历没有特别的亮点,他就去一个名校,读了一年制硕士(欧美硕士一般都是一年)。这会带来很多职业机会(前提是必须为 Top 5 名校),同时一年的时间成本相对较小。
不过,IT 行业跟律师和金融业不一样,就算没有名校经历,只要自身水平过硬,也能求职成功,只是开始时的机会可能会少一些。
(4)优先加入增长最快的领域。 一个行业增长越快,产生的机会越多,越容易涨工资。在机会面前,你不要害怕改变专业领域。
他是硬件工程师出身,进入行业时在英特尔做硬件。后来发现互联网机会更大,他就跳到互联网公司当软件工程师。现在,机器学习很热门,他又去尝试这个领域。
(5)投资你的钱。 有了积蓄以后,不要让钱在银行闲置,要学会投资。他的很大一部分资产是股票,虽然投资过程中经常遭遇损失,但还是比放在银行增长快得多。
(6)节制消费。 想要财务独立,一定要控制消费。他认为,钱要花在生活必需品,不要花在奢侈品(比如高档车)。钱也不要用于享受,但可以用来增加体验。他说自己始终认为,跟物质享受相比,财务独立才是人生最大的奢侈品。 另外,购买房屋通常是最大的财务决定,务必要想清楚。他有能力购房以后,还是选择租房,而且跟别人一起合租,因为感觉这样在财务上更灵活。不过那是在美国,跟国内的情况不太一样。
以上就是他的一些主要做法,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