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摘抄
反思
通过这本书学到了什么?
学习
学习过程分为编码,巩固、检索,其中编码会形成心理表征,是一种短期记忆;巩固会形成知识表征,是一种长期记忆。通过检索可以巩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集中练习中的填鸭式学习主要巩固的是短期记忆,而文章中作者主张的是后刻意练习时代的有间隔、穿插、多样化的练习,这种方法主要巩固的是长期记忆。长期记忆在容量上基本是无限的,而检索能力确实有限的,所以在建立新的链接之前我们需要先清除旧的链接,然后再让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建立联系。而且一个知识被检索的次数越多,或者与已知的东西(可以是一个有行的图案,一个地方、一段更长的经历)建立的链接越多,就越被回忆。
检验
检验一个知识是否掌握了有四种,可以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个概念,过一段时间进行检索依然很轻松,抽认卡以及同伴教学法。动态测验是评估一个人的专业程度然后,将精力都放在自己比较差的学习内容上,然后评估进步情况,调整精力,并不断提高的检验过程。动态测验的好处是可以让学习的精力都集中于那些自己不擅长的内容上而不是已经完善的内容上,然后可以最终学习的进步程度,评估学习潜力。
那些知识是没听说过的
心智模型
下足了功夫练习,就会使彼此相关的复杂理论或是连续的运动技能融合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被牢牢记住并熟练应用的技能(能够发现并处理弧线球)或知识结构(被记得滚瓜烂熟的象棋棋路)。
合意困难
想要让困难是合意的,必须确保困难是学习者加大努力就能克服的。
元认知
对自身思维的审视,对知识掌握情况的理解。
邓宁——克鲁格效应
无法胜任某项工作的人缺乏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分不清能与不能之间的区别。
“机制1”(自动机制)
无意识的、直觉式的,而且是瞬发式的。 它会调用我们的感觉与记忆,在一瞬间评估形势。
“机制2”(受控机制)
有意识地分析与推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较慢。 这部分想法会权衡选择、做出决定,并进行自我控制。 我们还会利用它来训练“机制1”,好让自己能当机立断。
叙事
叙事与记忆结成了一体。我们刻意地组织自己的记忆,让这些记忆更容易被记住。 叙事提供的不仅仅是含义,还提供了一种意识框架,好让我们把含义灌输到今后的经历与信息中,从而有效地塑造新记忆,来适应我们已有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知识诅咒
对某事了解得越多,把它教授给其他人的难度就越大。
在别人学习我们已经掌握的东西,或是从事我们所熟悉的工作时,我们会倾向于错估他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从众记忆(记忆社会传染)
一个人的错误可以“感染”其他人的记忆。
错误共识效应
人类倾向于假定其他人与自己的看法一致。
闪光灯记忆
心理学家之所以给它起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我们能在记忆中保留生动的画面:自己当时身处何地,何时听到消息,通过什么渠道得知这件事,感受如何,当时做了些什么。这些记忆被认为是不可磨灭的,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之中。而且经过媒体详细的报道,这些祸事的大致轮廓的确会被我们牢牢地记住,但关于事件发生时你的个人遭遇,这段记忆则不一定准确。
生成
生成是指在得到答案或解决方案前,尝试回答疑问或解决问题。
用自己的话重述核心观点,或是在心里、在行动上演练一下下次可以做哪些不同的事情。 尝试解答一道题目或是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是坐等信息或解决方案出现。
为什么有助于记忆?
一种解释是,当你想方设法寻找答案,从记忆中检索相关知识的时候,在得到答案、填补知识空白之前,你会先强化大脑中到这部分空白的检索路径;当努力填补完这部分空白后,你便在头脑中建立起了到新知识的联系。
细化
用自己的语言把新知识表达出来,把它和已知联系起来。
- 会提高你对新资料的掌握程度,能增加心智线索的数量,方便你在以后回忆并应用这些资料。
- 新知识与已知事物的联系越紧密,你对新知识的理解越强,建立起来以备回忆的连接就越多。
反思
把检索练习和细化结合起来,增添了学习层次,强化了技能。
- 在哪些地方做得好?
- 哪些事情可以做得更好?
- 你想起了其他什么知识或经验?
- 想掌握得更好,需要学什么?
- 为了下次做得更好,要采用哪些策略?
助记
助记手段就像心里的文件柜,可以让你轻松地记忆信息,并在需要的时候找到信息。可以用来组建心智结构,从而让知识检索变得更轻松。助记手段有助于你检索学过的东西,并记住随机出现的信息。
校准
用客观标准代替主观经验。
- 实际操作时犯下的错误最能用于校准。
- 校准是比对自己的判断和客观反馈,看看你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从而避免被精通的假象所迷惑。在接受测验的时候,这种假象会让许多学习者措手不及。
- 校准就是用客观的工具消除假象,调整你的判断,使之更好地反映现实。
- 把模拟考试当成真正的测验,检查答案,把精力集中在你不会的地方。
检索
回忆最近学到的知识。
- 想要记住东西,就必须定期回忆它们。
- 穿插安排两个或更多的主题进行学习。
- 检索(或者说,实际上是重新学习)某件事物所耗费的努力越多,你学得就越扎实。
同伴教学法
同伴教学法是埃里克·马祖尔开发出来的学习模式,集合了前面提到过的许多原则。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要先预习课上会涉及的资料。在上课时,教师要在授课内容中插入快速测验,给学生提一个概念性的问题,让他们花上一两分钟思考一下,之后让他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试着一同找出正确答案。马祖尔的实验会让学生接触授课资料中的基础概念,可以发现学生在达成一致意见时遇到的问题,而且给他们提供了机会,让他们能解释自己的想法,收到反馈,并对照他人评估自己的学习水平。同样,这个过程也为教师提供了一种考查标准,让他们知道学生吸收学习资料效果的好坏,以及在哪些领域需要下更多力气,哪些领域不需要。如果学生在一开始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答案,马祖尔会试着让他们结成对子,这样学生就能了解到其他人的观点,并试着说服彼此,看谁才是正确的。
动态测验
判定一个人的专业程度;把精力集中在那些表现较差的学习内容上;用跟踪测验评估进步,调整学习精力,从而不断提高专长。
结构构建
我们在接触新资料时,提取核心观点,并从中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心理框架,就是结构构建。这些框架有时被称作心智模型或心智图。 结构构建是一种由意识和潜意识形成的规范:判断东西是否合适,是可以增加特点、能力与含义,还是多余无用。
高级结构构建者开发出的技能,可以让他们确认基础概念,确认关键建筑群,以及辨别新信息是可以在更大的结构或知识中作为补充,还是放在一旁当作多余之物;相反,低级结构构建者分不清主次,不知道什么信息更为适合,什么需要摒弃。
结构构建理论
反思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以及下次该如何改进才有助于分离出关键概念,把它们组织成心智模型,而且在今后应用这套心智模型的时候,也可以巩固并构建已经学到的知识。